哈佛之行(一)

哈佛之行 (一)

哈佛一直是心中的夢幻學府,即便無緣就讀哈佛,但能以觀光客心態,一窺校園究竟似乎也可以心滿意足。20年前錫東和我帶著當時就讀幼稚園的爾康便是以這種心態一遊哈佛校園。時光飛逝,沒想到當時立志要和爸爸一樣長大就讀康乃爾大學的爾康,20年後居然也獲得哈佛大學青睞,同時獲得二個學院的入學許可,於去年秋負笈甘迺迪學院就讀。

一月底在毫無裝備情況下,冒著美東大風雪千里迢迢飛向波士頓,雖然行前多少人特別警告天寒地凍,風雪交加,恐非探望孩子的好時光,但想看望孩子的心是如此炙烈,再大的風雪也冷卻不了母親想看孩子的心情。

記憶中周邊沒有任何朋友取得哈佛博士學位,包括自認念書不需要太多力氣的錫東也無緣進入哈佛。自然而然我對那些能夠就讀哈佛大學的學生充滿好奇,台灣人才濟濟,但為何鮮少有人來自哈佛?

孩子很興奮介紹他的朋友和我認識,這些來自世界各國的年輕人居然各個彬彬有禮,活潑快樂,充滿活力與朝氣。想像中在高度競爭環境中的孩子似乎只有個人世界,不是目中無人便是木訥寡言。很驚訝的發現那些孩子看來只是鄰家的孩子,可是這些孩子很有可能會在日後大放異彩,成為世界各國舉足輕重的人物。不少女孩笑容甜美,面目皎好,彷佛之間似乎她們更像伸展台上的名模,而不是每天穿梭教室,抱書苦讀的名校學生。孩子住宿的地方是海倫凱勒當年就讀哈佛的宿舍,經過多年歲月的洗禮,宿舍已呈老舊,簡單的設備但卻不掩昔日風采。同住宿舍的同學來自世界各地,每個人幾乎都有一個亮麗的過去,或者對未來充滿期許。在餐廳中遇到一位亞裔男孩,儘管我只是一個過客,一個學生的媽媽,但他卻能大方自在與我侃侃而談,從他是越南難民家庭出生,到他對亞裔難民第二代成長的艱辛,到他對未來世界的期許,看著他年輕的臉龐,但充滿世故的成熟談吐,令人不得不佩服這些年輕孩子不論出身如何但激勵向上的心令人感動。

藉著上課的機會,爾康帶我參觀他們學院,一棟簡單建築物,走廊上貼滿了曾經來到這個學院演講的歷史上風雲人物,從甘迺迪、羅斯福、卡特、布希、雷根、柯林頓,到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阿拉法特,甚至達賴喇嘛。這些我們只能在報章雜誌或電視新聞看到的人物,竟然就讀的學生都有機會親自聆聽他們的演講,當面發問問題,這種人生閱歷連身為父母的我們也自嘆弗如。

爾康小時曾在美上幼稚園,學得一口美國腔英語,進入哈佛,老師同學都以為他也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偏偏肚子裏的學問騙不了人,尤其哈佛講究菁英教育,即便平日交談、討論皆訓練學生必須用詞典雅,引經據典。孩子雖然在台灣曾得過教育部全國英語演講第一名,也在GRE考試中考了全省最高分,但初入哈佛,吃了不少苦頭,尤其哈佛上課方式著重學生參與度,每堂課都有助教記錄每位學生發言次數,列入成績考核,在這樣高壓力、高競爭氣氛下,爾康無形中也練就了一身膽識。

爾康成長於台灣,接受台灣最基本的國民教育,從小到大念的都是公立學校,又從未參加升學補習課程,為父母省下不少學費,如今哈佛學費昂貴,他也很努力爭取到一份TA(助教)獎學金,雖然金額不多,但也難能可貴,因為要在180名世界頂尖學生中得此機會,其象徵意義更大於金錢本身。

我們很感謝在爾康成長過程中一家人可以緊緊相處在一起,我們不用像一般小留學生家庭和孩子二地相隔,牽腸掛肚。雖然國內的升學壓力也讓我們對孩子有太多不捨,但或許也是因為這些剌激,孩子今天也有足夠能力在哈佛應付 各種挑戰,甚至如魚得水,快樂享受此刻黃金時光。未來如何,沒人可知,但我們知道孩子會一步一腳印,自信快樂的走下去。

短短幾天的相處,爾康儘可能的排出時間和我作伴,也很熱心帶我四處閒逛逛,遍嚐當地著名餐點,孩子的用心,點滴在心頭,其實身為母親只要看到孩子健康快樂,這已是最好的禮物。

陳碧華女士  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