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的實驗-1 一顆母親的心

二十五年的實驗-1
一顆母親的心

早餐桌上爾嘉興奮的告訴我,他剛剛查了電子信件,史丹佛大學也給了他研究所入學許可。這是兩個禮拜以來,繼麻省理工和柏克萊大學之後,第三所學校傳來的好消息,而且有的學校還給予五年全額獎學金和學雜費全免的優渥條件。望著爾嘉興奮的臉龐,感覺窗外的陽光特別燦爛,心中的喜悅豈是筆墨可以形容?在經濟海嘯中,爾嘉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學生,竟然可以擊敗來自各國的競爭高手,不但取得入學資格,而且還可以替我們省下千萬元花費,更重要的是我長達二十五年的實驗,終於可以宣佈大功告成。

二十五年前公費留考出國的錫東,在取得康乃爾大學的博士學位之後,放棄康乃爾提供的正式職缺,決定返國貢獻所學。當時爾康正就讀幼稚園,爾嘉即將出生,我MBA研究所尚未完成,帶著ㄧ心的不滿與懊惱返台定居。

爾康雖不滿五歲,但說得一口紐約腔的英語,回到台灣別說沒有說英語的對象,連教英語的學校也沒有,所有幼稚園依舊保留打罵式的教育,天性敏感的爾康,每天找盡各種藉口不願意上學,外加對台灣潮濕炎熱的氣候不適應,全身長瘡流膿。ㄧ個人見人愛的漂亮小男孩,竟然折騰成這個樣子。在心疼孩子,對台灣教育充滿失望,又憤怒錫東個人的決定,我暗暗立下心願,我絕對要讓我的孩子保留他的英語能力,隨時我們可以重返美國,繼續未完成的學業!

在美國友人Dotor Zinaman夫婦的建議下,我在自家的客廳開始了我的實驗,我希望自己能把美國的教育搬回家來,讓孩子擁有雙語能力。我們的爾康和兩個朋友的孩子就這樣開始了我這個沒有厘頭的實驗,有時上課,懷裡還必須抱著沒人照顧的爾嘉。坦白的說台灣當時只有制式的成人英語教學,國外也沒有任何案例可供參考,我其實腦筋一片茫然,唯一擁有的就是心中那把熊熊烈火,想要保留爾康英語能力和爾嘉學好英語的機會。

靠著自己的想像力,我自己收尋資料,編寫教材,甚至繪製圖畫,學唱英語兒歌,任何只要是能讓孩子覺得有趣的方法我都會嘗試。或許這顆母親的心讓孩子覺得溫暖,爾康爾嘉幾乎是照單全收我精心製作的實驗。為了讓他們真正可以自然使用英文,我堅持只用英語和他們交談,我的「鐵腕政策」的確很有功效,只是在外常常得到旁人異樣的眼光,在家裡錫東有時會抱怨工作一整天,腦筋已經停擺,還需聽英文,所以他是家裡唯一說中文的人。如果家裡有訪客,往往一頭霧水搞不清楚這是一個什麼奇怪的家庭,道地的雞同鴨講!

 

陳碧華 執筆  2009年3月17日